爱在“疫情”进行时,感谢有你!
“想着你的人是我,牵挂你的人是我,忘不了你的人是我,看不够你的人是我,体贴你的人关心你的人,是我是我还是我……”这是一首流行于上世纪90年代的情歌《最牵挂你的人是我》,不知道你有没有感觉到,这首歌像不像在说这个假期你们的辅导员。
可能在你“百无聊赖”的时候,会收到一条发自辅导员的微信消息,询问你的身体情况,提醒你做好防护措施,顺带着为你科普各种最新消息,你也许会觉得Ta为何会如此唠叨。但你可能不知道,手机那头的Ta可能正抱着笔记本电脑满村子跑寻找信号,也可能怀里正抱着熟睡的孩子,艰难地用手机打字,也有可能在到处“搜刮”口罩想着寄给远方需要的学生……
今天,我们这里有14个关于辅导员的小故事,你会感动吗?
1
大年三十一早,盖州市人民大药房冲进来个小伙子,“您好!求您多卖我一点儿口罩吧!我是一名老师,我有学生在家里已经买不到口罩了……”,他是化学工程学院辅导员顾峻宇。谁的老家在武汉、谁的身体不适、谁最急需口罩……,顾峻宇对这些问题早已了然于胸,他买到口罩后直奔快递站,央求快递员务必当天要把这些口罩寄出去。
顾老师,你的口罩和爱心,我们收到了。
感谢有你。
2
刚出生十天的泽元静静的躺在父亲李腾飞的怀里,可本应深情凝望着他的李腾飞,眼睛却一直紧紧的盯着手机中学生报平安的信息。当李腾飞了解到学校已经开始进行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后,他主动请缨,申请立即投入工作。在得到学校批准后,便带着妻子和儿子的祝福,立刻投入到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之中。
李老师,你舍小家,为大家。
感谢有你。
3
《科学理性,众志成城》《面对疫情,我们应该这样做》《疫情面前不做键盘侠》……,伴着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刘福格的各种网络工具不断传播,一篇又一篇有深度、有内涵的网络热文、视频让学生们更加清醒、正确地认识疫情、学会应对。网络变成了刘福格的“主战场”,他积极宣传,引导学生不信谣、不传谣、不造谣,遵守学校规则,不提前返校,做到休假不休学。
刘老师,你的文章让我们学会了理性和冷静。
感谢有你。
4
房外漫天大雪,室内电话铃声、微信群蜂鸣声、键盘噼啪敲击此起彼伏,放在桌边的饺子已经热了三次,却还一口没吃……,这是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辅导员陈言良的除夕夜。陈言良组织学生召开“互联网+班会”,班会主题根据学校工作要求和学生需求变化进行动态调整,加强情况摸查、情感沟通和教育引导,让学生“稳得住、待得好”。
陈老师,你在“班会”上的讲话让我们充满安全感。
感谢有你。
5
“危机来临时,除了关心学生身体状况外,如何减少学生心理上受到的冲击同样至关重要”,心理学专业出身的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何润秋说。在网络上,何润秋化身为学生们知心的“秋秋姐姐”,开设“抗疫‘心处方’”专栏。她撰写调节情绪的对策、放松身心的妙计、引发正向共鸣的心情日记等,引导“宅”在家的学生与自我对话,自我鼓励,运用“正向思维”积极面对生活,减少因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。
何老师,你让我们很暖“心”。
感谢有你。
6
化学学院辅导员王俊琪坐在在刚刚手术出院的母亲床边,不知道该如何开口,告诉母亲自己即将返校投入到“疫情”防控工作中去了。父母都看穿了王俊琪的心事,说:“该走就走,为人师表,关键时刻要有担当”。一方面要焦急的等待母亲复诊结果,一方面要严肃的应对当前严峻形势,返校后的王俊琪没有任何怨言,扎实开展工作,保证信息统计准确、消息畅通,为学生释疑解惑,科学辟谣、传播正能量,引导学生传播真知,坚定抗疫信心。
王老师,你用实际行动教会我们,“忠孝难两全”时,应该如何做出选择。
感谢有你。
7
除夕夜,在甘肃省的一个小村庄里,一个手捧着电脑的年轻人,焦急的从村头跑到村尾,他是数理学院辅导员惠永强,他正在“寻找”网络讯号。
身处偏远农村,网络信号时好时坏,惠永强必须保持移动才能保证和学生不失去联系。直到他与第209名学生确认情况后,他才长舒了一口气。但当回到院中看到父母虽已睡去,却依然为他留了一盏灯时,心中闪过一丝歉意——这是他唯一一个没有和父母坐在一起包饺子的除夕夜。虽然不知道春晚节目是否精彩,但209名学生的安全状况他却已了然于胸。正月初一的晚上,他告别父母,坐上返京的列车,投身到了“疫情”防控工作中。
惠老师,等“疫情”过去后,我们陪你看春晚。
感谢有你。
8
2020年2月2日,是“世界完全对称日”,是文法学院辅导员李泽健返回工作岗位的第七天,也是李泽健28岁的生日。这个生日很特殊,没有蛋糕,没有聚餐,但是他许下了170个“愿望”。李泽健将“愿望”编辑成一条条“生日祝福”,发送给自己所带的170名学生,提醒他们自我防护的注意事项,祝福他们一切平安。
李老师,你的“愿望”温暖了整个冬天。
感谢有你。
9
“战友们,放心回来。我来做你们的‘后勤部长’!”,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辅导员戚昊辰在辅导员工作群里说。从外地返京的辅导员需要在宿舍隔离观察14天,家住北京的戚昊辰便率先返校,准备了口罩、消毒液、方便面等物资迎接战友们返校。除了每天准时摸排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情况,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外,戚昊辰肩负起了校内“送餐员”和校外“采购员”的职责,帮助外地返京辅导员顺利度过隔离观察期。
戚老师,你帮助战友们共同筑起了防控“新冠”病毒的钢铁长城。
感谢有你。
10
自“疫情”爆发以来,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郑玮不记得打了多少电话、发了多少次视频通话、整理多少条信息、报送多少条数据、回复了多少学生的提问,虽然眼睛干涩、手指麻木,甚至疲惫不堪,但她丝毫没有迟疑和退缩,更没有一丝抱怨。她绷紧每一根神经,牵挂着每名学生,用实际行动支持着国家打赢防控阻击战。
郑老师,没想到你瘦弱的肩膀,居然能扛起如此大的重量。
感谢有你。
11
这个新年,工程师学院辅导员梅雪映过的格外“孤单”。因要不停联络学生,精准掌握各项信息,他没有随家人一道回乡陪家中老人过年,而是独自一人留在家中,靠几碗方便面度过了新年。他说“时时刻刻关心学生是我的责任,与一线的医护人员比起来,我的这些付出微不足道,但我仍要尽我所能,为打赢防控阻击战做出贡献!”
梅老师,你认为微不足道的付出,却带给学生莫大的关心和温暖。
感谢有你。
12
大年三十当天,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任峰为确认843名研究生是否安全,准确掌握每一名学生的情况,任峰逐一电话联系学生,直至大年初一凌晨四点钟,同时通过与全院研究生导师和各班班委联系,准确完成了全院研究生信息统计工作。任峰在鼓励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家乡防控工作时说到:“不管你在哪里,这就是一场战斗。假如我们不上,谁上”。
任老师,凌晨四点的北京,有你的坚守和陪伴。
感谢有你。
13
“嘘!爸爸在工作,咱们不打扰了……”,这是化学学院研究生辅导员郭剑的妻子,每天抱着五个月大的孩子在家中溜达哄孩子的时候必说的一句话。正月初一和初二,他每天工作至凌晨2点,积极向学院汇报相关工作,核实相关数据,请示相关工作方法。郭剑说:“特殊时刻,我们不能忘师者初心。学生健康安全,是我的最大心愿”。
郭老师,你践行初心,坚定了我们的信心。
感谢有你。
14
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,我校学生工作队伍全动员、齐上阵,站好岗、守好责,百余名一线辅导员立即从“假期状态”转换为“战‘疫’状态”,以最快速度完成了“一对一”和“点对点”排查。
特殊时期,辅导员们暖人心的话语,如涓涓细流,通过电话和网络传到万余名北化学子的家中。心与心的牵挂,情与情的交流,是北化辅导员用实际行动为学生们上的一堂生动的思政实践课。
感谢有你,让这个寒冷的冬天,不再寒冷。
精彩回顾
来源|北化辅导员
责编|李斌
美编|刘硕